最近剛結束的職涯諮詢案例是一位30幾歲的求職者, 他曾經在國外唸過書, 回台灣後一直在金融相關行業裡做客戶理財規劃的工作, 幾年下來在工作的發展上都很順遂。今年初他抽中了國外打工度假的簽證, 可以在那個國家停留兩年工作或是進修學習。他想要出國圓夢, 卻也擔心職涯中斷, 嘗試在該國的求職網站上投遞履歷兩週後, 都沒有收到任何回覆, 因此聯繫上我, 希望我能幫他調整履歷內容以及梳理接下來的職涯方向。「30歲以後還想出國圓夢可以嗎?」是他心中最糾結的點。如果要去, 在台灣的職涯就中斷了, 嘗試後感覺在國外找一份相近的工作並不容易。如果不去, 之後年紀越大要出國圓夢的牽絆就更多了。
30歲以後還想出國圓夢當然可以! 但在心理建設以及求職技巧上需要做更充足的準備。以下是我協助他準備跨國求職的3個面向,可以讓目前也正經歷相同掙扎的求職者做參考。
回歸原始目標, 建立正確心理預期
這位求職者的焦慮來自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出國後找不到好的工作怎麼辦? 該投遞一些助理、行政類型的入門工作來增加機會嗎? 之後回台灣求職, 工作經歷連接不上怎麼辦? 會不會被質疑為什麼要出國兩年?…..這些都是在他腦中盤旋的問題。
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時, 我會建議用「以終為始」的方式來幫自己重新聚焦在最終想達到的目標上, 並依此判斷每個考量的必要性。以這個案例來說, 這個「終」就是當初申請國外打工度假簽證想達到的目標—是希望將來有機會轉職到國外, 先用打工度假的簽證去找機會? 還是希望有一段國外市場的經驗讓自己在台灣的職場上更有競爭力? 還是單純希望有機會到國外生活一段時間? 基於不同的目標, 在國外求職的做法以及對於應該找到什麼工作的預期也會不同。
如果是為未來轉職國外開路, 那麼投遞職缺的時候就要廣, 除了跟目前相似的工作類型之外, 還需要同時評估其他錄取機率較高的職位, 包含: 入門的職缺以及可能偏好華人的企業或工作類型。重點是找到任何能讓自己長期留在國外的機會。
如果是希望在履歷上增加一段國外的經驗, 讓自己回到台灣職場後更有競爭力, 那麼就應該只鎖定日後放在履歷上能加分、或不至於扣分的工作。找到這樣的工作才在國外待滿兩年, 沒找到就盡快回台灣讓工作間斷的時間不至於太長, 做好風險管理。
如果是單純希望有機會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 那麼就先把這兩年定位成間隔年 (gap years)。就算找不到穩定且同領域的工作, 有一份收入能維持自己在國外的生活就已經達到基本目標。如果順利找到跟目前類似的工作, 能放在履歷上做為職涯的銜接, 這是額外的加分。
很多人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會忘了自己的原始目標, 可能原本的期望只是想體驗國外的生活, 開始找工作時卻糾結在為什麼找不到同領域、同職等的工作。回頭看看目標, 才知道什麼是該掌握的基本盤。
精準求職
過去寫了幾篇文章都在強調求職前先做功課的重要性, 對於跨國求職者來說這一點更為重要。首先需要確認自己目前的工作對應到國外的市場是什麼職缺。這位求職者在台灣是擔任理財顧問, 在國外求職網站上找工作時, 很直覺的就以financial consultant來做搜尋。當他提供幾個目標職缺給我參考時, 我發現這些職缺上寫的經歷、能力需求都跟他目前的工作內容有一些差距, 進一步研究後才發現, 同樣的工作在國外通常稱為financial advisor, financial consultant則是另外一種偏向專案管理的工作類型。在他自己投遞履歷的那兩週裡, 都沒有投到正確的職缺裡。
其次, 需要核對自己的經歷是否符合國外目標職缺的基本要求。以金融業的工作來說, 擁有相關證照是求職的基本門檻。在台灣擁有的證照國外是否認可? 在該國是否還需要通過特定的考試?..等, 這些都是在求職的同時需要收集的信息。
在我的協助下, 這位求職者該投遞哪種職缺、目前有的哪些證照有用、還需要準備的考試有哪些都有了清楚的脈絡, 相關的資訊也進一步在履歷和cover letter的內容裡做了更精準的呈現。
求職的耐心
跨國求職會需要更多的耐心。依照我自己以及身邊朋友過去在其他國家的求職經驗, 投遞100份以上的履歷後才開始有一些回應是很常見的狀況。當這位求職者表示對於已經投遞履歷兩週卻毫無回應感到挫折時, 這是我提供的參考值, 提醒他需要多點耐心。在台灣轉職, 要談到一份各方面都滿意的工作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 以外國人的身份到其他國家求職時, 公司考量層面更多。因此, 需要建立心理預期, 求職需要一點時間。
在職涯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 要跳出舒適圈總是讓人感覺很冒險。追求夢想除了需要勇氣和決心, 還要能用系統性的方式來做規劃, 這樣才能擴大自己的成功機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