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觸到一位中國的求職者, 他剛從國外知名大學的整合行銷科系畢業回到中國求職, 有著好看的學歷以及曾在國際知名精品公司實習的經驗, 但卻一直找不到行銷相關的工作。跟他詳談時請他分享過去的實習經歷, 他提到當時1個月的期間, 公司裡帶他的人請他試做一個品牌週年相關的廣告, 這個廣告沒有被使用, 只是由他提出想法讓公司裡資深的人來提供意見回饋。聽完他的分享我感到非常驚訝, 通常實習期間一定會實際參與到一些跟公司運作相關的事務, 即使是入門的行政或報表製作等工作, 都能幫助實習生從某個面向了解到公司的業務。但他的這段實習經歷聽起來就像做作業, 只是地點從教室換成了辦公室。後來我才知道, 這是近年來在中國形成的一種商業模式, 大學生們付費給仲介, 然後被安排到知名公司短期實習, 通常公司的人不會真的分派工作給這些實習生, 只是形式上給一個專案練習。大學生們付費實習只是為了在履歷上有一筆好看的經歷。
在台灣我沒有看過這麼極端的狀況, 但也許可以透過這個案例來重新思考「怎麼樣的實習對求職才有幫助」。
我認為, 實習對求職的幫助並不在於用公司的名氣為自己加分, 而是有機會投入真實市場並從中測試自己的市場價值。每個人在求職市場上都像是一個商品, 想知道自己這個商品有沒有人要買、別人願意花多少錢來買, 需要在正式開賣前做測試, 而實習就是這個試賣的過程。透過特殊關係安排的實習就像在試賣期找親朋好友光顧或是花錢請人排隊, 製造熱賣的表象。正式開賣後, 才驚訝的發現結果不如預期。
那麼, 怎麼樣的實習機會才對畢業後的正式求職有幫助呢? 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1. 是能投入真實市場的:不管有興趣的是哪個領域的工作,都應該在實習時進入真實市場做嘗試。一方面透過實際操作, 確認工作需求和個人能力之間的吻合度; 另一方面透過業界人士的評價和回饋, 來了解自己的個人優勢和改善空間。投入真實市場有很多種形式, 可以是在公司體系裡實習, 透過支援正式員工了解該產業、該部門的運作; 也可以嘗試運用自己的某項硬技能接案, 看看提供這樣的服務、這樣的價錢有多少人願意買單; 還可以試著經營自己的社交媒體或電商,從平台的數據來看市場的回應。只要願意投入, 就能收集到很多資訊來幫助自己驗證未來的求職方向, 讓職涯的規劃不只是停留在想法的層面。
2. 是能演練求職流程、了解自己競爭力的:對未來想進入公司體系的人來說, 申請實習的過程就是很好的求職演練。從思考申請哪些產業、哪些公司的實習機會開始, 鎖定幾個想要嘗試的方向, 這是職涯路徑的初步思考。接著, 開始建立履歷、投遞履歷、參加面試。只要用心觀察, 這些過程都能對自身的競爭力做驗證,了解自己的條件中哪些點是業界看重的–是學校的知名度?就讀的科系?曾經參與的專案?還是社團經驗?畢業後正式開始求職時, 就能省下很多重新摸索的時間。
3. 不是以打工賺錢為目的的:雖然打工和實習形式上都是在某一個職場裡做事,但它們的目的和意義是不同的。實習是一個有目標性的選擇, 在尋找實習機會時不可避免的就會先對職涯有一些思考。在實習的工作中能參與到未來工作相關的部分事務, 這是接下來能放在履歷上的實作經驗, 能拿到多少錢並不是首要考量。而打工就是為了賺錢, 考量的是時薪多少、時間能不能配合、是不是容易應徵上等因素, 跟未來工作的關聯通常不在考量內。認清這兩者的差異非常重要。我看過很多新鮮人在學生時期只專注在餐廳、超商、補習班或學校裡打工賺錢, 畢業後想找其他領域的工作時完全拿不出一點相關的經歷, 讓求職變得非常困難。
實習的真正價值在於投入真實市場,讓自己能在畢業後順利的銜接職場。因此, 在規劃實習的安排前,應該要思考希望從中獲得的價值,而不是只追求表面的經歷。
Leave a Reply